- 公司新闻
上海自贸区建设与会展业创新 |
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国家战略的载体,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打破TPP、TTIP、PSA的围堵和二次入世的压力,避免新一代贸易规则为市场资源带来人为流失。 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如何提高我国城市在全球化竞争中的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世界银行《2014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城市国家新加坡高居全球营商环境排名前十位经济体榜首。中国尽管自2005年以来即被看作营商环境改善最显著的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一路领先,然而总体排名位居全球第96位,比上年下滑5位,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因为在营商环境排名所涵盖的全球189个经济体中,过去一年间有114个国家的政府明显加快了改革步伐,相关措施比上年增加18%。所谓营商环境改善,其意义在于为企业经营提供可靠的基础,主要涉及十大问题:创建公司是否容易,获得建设许可是否便利,连通电网是否方便,确立企业所有权是否可靠,获得信贷是否方便,投资能否受到保护,税务是否合理,资金流动是否通畅,市场合同是否受到尊重,客户和商家关系是否健康。 形势严峻的信号之一是,通用汽车继2004年将总部从新加坡迁至上海10年后,近日正式对外宣布将于2014年第二季度,把国际业务总部从上海重新迁回新加坡。理由是国际业务分拆和新加坡营商环境更加便利。然而有财经专家断言,此举应被视为通用汽车放弃了上海。专家一语道破天机,尽管“中国是个重要市场,但中国不是国际市场,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则。从现阶段看,新加坡才是国际贸易、金融、航运中心之一,起码通用汽车的看法是如此。”当然也有学者持两点论,认为新加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且近年来专心致力于以其税务优惠、国际化英语环境、亲商和宜居环境等,吸引跨国公司在此设立区域总部。目前新加坡公司税率仅为17%,并专为跨国公司、世界500强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提供一定年限的税务优惠。 面对全球化过程中的挑战,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管理模式创新,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跨境服务能力,大力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试验区将本着国际惯例和自由开放的精神,从贸易投资、金融物流、经济文化各领域有序开展改革,在体制机制、监管能力、行政作为等不同层面深入推进改革,努力形成鼓励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更完善市场环境。为此,有必要强调用制度创新统领试验区工作,强化功能拓展,与四个中心建设形成联动,在金融、航运、贸易等领域重点突破,近期盘活存量,未来在联动发展中形成增量。这中间应牢牢掌握重点突破的抓手,其中包括会展业这一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结合市场决定作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服务产业。 上海会展业迎来机遇 根据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统计,2013年上海会展业实现展出面积12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2%,展均规模1.5万平方米;其中国际展占比72.5%,展出面积8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展均规模3.2万平方米。国际展产业分布中加工制造类生产性服务产业占比32.14%,产消应用类生产性服务产业占比60.95%,综合性服务产业占比6.9%。会展企业经济贡献率国企占比64.49%,外资占比27.25%,民营占比8.26%。展会规模5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成长迅速。大型及超级场馆租用率高达56%至60%之间。据最新调查,69.6%的境内企业家和72%的境外企业家认为,目前上海会展业发展的总体环境良好。面对全球会展市场,哪怕是会展业最发达的德国会展城市,这都应该是一份令人艳羡的答卷。 这一点可以以两个事实来佐证。一个是为什么英国第二大会展企业ITE,会在不久前在上海高价并购中国国际涂料展览会(China coating)。3亿元人民币的并购价,创下了中国会展业并购投资纪录。原来外国同行竟然如此看重中国会展的展会价值。震惊之余,业界和政府都在思考,接下来我们应当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会展业的营商环境?另一个是2014年1月8日,上海举行了以“上海2020——建设国际会展之都”为题的国际会展业CEO专题研讨会,参会者中除了已落户上海的许多国际会展公司CEO外,以本土市场为重的美国,竟然也远涉重洋,派来了以国际展览项目协会(IAEE)和独立组展商协会(SISO)两大会展组织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领衔的强大会展企业家代表团参会,表现出对中国市场的热情。他们宣称,美国会展业对GDP和就业的贡献率超过汽车行业。作为世界会展大国,他们更倾心于“大会展”,商贸展占比仅为13%。此外,这两大组织2013年末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活动表明,34%的受访组展方均有计划在亚洲举办展会,其中一半将选择中国,尤其是上海。 未来,上海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市场的中心,将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持续攀升和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继续加快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航运、国际经济四个中心的建设。作为产业关联度最高,同时兼具市场经济规律性和社会公益目的性的交往沟通服务业,未来上海会展业将随着国家会展综合体的建成运营,到2015年拥有室内展能超80万平方米,年展出面积超1500万平方米,直接收入超400亿元的展馆,不仅能够为加工、制造和服务业各领域提供交往沟通服务,而且将引领商贸、旅游、文化、餐饮、宾馆、印刷、装潢、广告、物流、零售、通信、交通、金融、保险等服务业走向繁荣,拉动GDP过3200亿元,进而实现历史性跨越,初步建成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向2020成为国际会展之都的目标稳步迈进。 会展业是上海战略重点 会展业作为贸易投资的引领产业,是上海重点关注的战略市场;作为改善营商环境的关键节点,是政府重点关注的市场窗口。正是鉴于此,上海会展业促进中心针对国内外会展企业于近期开展了公共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国际会展企业更重视政府出席或举办的行业论坛,更在意知识产权保护和人力资源,更期待简化项目申报和完善法律环境;国内会展企业则更重视在线公共服务平台和媒体宣传,更在意场馆档期和申报流程,更期待加大扶持力度和简化项目申报。国内外会展企业的共同选择表现为,更重视会展政策和人力资源,更看重为现有品牌展会提供档期保护,认为国家会展综合体加入市场是机遇,认同上海会展业总体环境良好,将把上海作为重点市场首先进行开发。 为了早日建成会展之都,上海正在以开放促改革,按照改善会展业营商环境的需要,结合政府职能转变,从法规修订、平台建设、监管优化和会商旅文联动等方面着手进行探索。法规修订的原则是在服务、促进与规范相结合的前提下简政放权,推动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和品牌化进程。其他内容包括,探索建立降低准入门槛,加强事后监管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追求更充分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倡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成长;探索建立即时高效、信息透明的公共服务平台,满足企业的信息需要,减少以至杜绝假冒骗展等现象;探索专利、商标、版权等管理部门的协调联动,鼓励企业对项目名称和标志进行商标注册,场馆专设知识产权事务部门协助处理有关纠纷;探索对外地、外国组展企业与上海本地企业一视同仁、待遇平等的可行性,鼓励优秀项目落户上海;探索以展会项目的信用和效能评估为依据,实施分类管理的可行性,在吸引新展集聚的同时,通过“宽进严管”、诚信记录等手段,最大限度地保护优质项目,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秩序;探索会商旅文联动发展的可行性,推进信息互联、资源互用、渠道共享,通过需求增量和规模品质的反馈互动,实现整合营销融合式发展,共塑上海形象。 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其核心能力是市场资源整合力。上海会展业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强化融入全球市场的跨境服务能力。权威数据显示,一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与其政府治理水平和市场主体活力成正比。下一步上海会展业的创新发展,有必要在服务自觉的基础上,致力于开发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培育货物和服务两种业态,升级出口、进口和转口三种贸易形式,为中国和世界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全球化贸易、金融、航运客户主动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张敏:系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返回上一页 发布时间:2016-1-18
|